电子信息学院教师余俊1993年来青岛大学任教,2008年获博士学位。2018-2019学年、2019-2020学年连续获学校“教学能手”称号。除了课堂教学,他还承担了指导毕业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竞赛等大量育人工作。指导学生109人次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等,获国赛二等奖5项、国赛三等奖4项、省赛一等奖10项、省赛二等奖22项、省赛三等奖30项。
当被问及获评第八届青岛大学“年度教学十佳”荣誉称号时的感受,余俊坦言:“首先是非常高兴,我觉得这是对我28年教学工作的一个肯定。”他笑了笑:“只有付出得越多,才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从教28年来,余俊认为自己的教学经历了两个阶段:举重若轻,举轻若重。
初为人师时他曾认为教学仅仅只是教师将理论知识讲授给学生的过程,是一件简单的事。但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余俊对学生的责任感与日俱增,对教学工作内涵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这就使得他的想法发生了变化———他逐渐意识到,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难度的知识点,授课方式可以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个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取不同的呈现和引导方式。
受教学理念转变的影响,余俊的教学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背后都有他的巧思。例如,在对于“可靠传输的原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余俊以前上课时一般是对课本内容进行直接表述,术语过多难免让有的学生觉得晦涩难懂;而现在他则会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即兴举例,把信息传输的过程生动形象地比作学生向他人寄信的过程,在让学生更容易明白知识原理。
“知识在更新,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教学生更新的知识,自己必须先更新。”余俊表示,不更新自己的知识,作为教师固然会感到轻松,但是会给学生造成很大的损失。怀揣着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的想法,余俊在今年开设了Python程序设计与人工智能课程。获益良多的王心悦表示:“老师给的任务是因人而异的,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同学都会有自己的收获,这个课堂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余俊独创了一种教学方法———迭代式项目教学法。
2016年,余俊在学院新开设“互联网+”课程群,包括Java程序设计、安卓应用开发、Web应用系统设计三门选修课程。同年,有别于传统教学方式的迭代式项目教学法应运而生。在这一方法下,余俊指导学生利用同一个项目,在不断学习中从深度、广度扩充项目功能,使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可以做出一个相对完整的项目。
余俊通常会通过让学生设计“井字棋”程序的方式将这一教学法渗透到教学当中。学习了Python程序设计与人工智能课程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9级一班的李永超表示,第一节课,余俊会展示他自己做的完整的“井字棋”程序,并在此后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完整版程序。从第一次课的人人对弈,到后面的人机对弈,再到写出不同难度的人机对弈,余俊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程序设计。完成程序后他还会教学生设计游戏界面,完成游戏封装与联机对战。
每一节课上,余俊采取的都是“老师少讲,学生多练”的方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即学即练、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消化知识。“上课效率高,学到的知识可以马上进行编程实践,实用性强。”李永超对该门课程评价很高。
在余俊的教学中,对于实验性强的课程,如Java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与人工智能课程,他会尽量采用迭代式项目教学法,设计出针对所学知识的可迭代项目,从而将各部分的知识串起来,便于学生了解和学习。相对地,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如计算机通信,他仍坚持使用项目教学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希望能将复杂理论中蕴含的基本思想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力图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原理中。
余俊在教学中始终贯彻四个字———精益求精。课堂上的优秀呈现离不开大量细致的备课,他认为自己不只是在课前备课,而是“一直在备课”。在他看来,有关程序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和呈现方式可以一成不变。每当有新的创意,他都会立即加入到教学实践中。许多生活中的事,哪怕看似与专业知识联系较小,只要是他认为能使学生获益的,他都会记录下来,并呈现在课堂上。当他去崂山北九水景区游览时,其中的“自取潭”与旁边的一段文字让他深有感触———“自取”语出 《庄子内篇·齐物论》:“夫吹万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意思是说:风吹到不同的孔穴发出不同的声音,这完全取自于孔穴自己,风本来没有什么不同的声音。他将这段话带到了课堂上,并对学生表示,在课堂上讲课的他其实就像那阵风,学生最终收获如何实际上还是取决于他们自己。
回顾自己的求学历程,余俊认为老师们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他坚定了要将这种关心与爱护传递下去的决心。对于余俊而言,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是他一直向往的,他也觉得有不少学生和自己的关系可以用这四个字来形容。余俊不仅传授给学生们专业知识,也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们参加过很多比赛。2018年10月,他带领孙宇平、谢新坤、朱晓迪三位学生前往泰安,以“毕业设计管理系统”为作品参加第五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并获赛事一等奖。在孙宇平的印象里,余俊带领着大家从无到有完整地开发了整套系统,甚至和他们一起熬夜修改PPT和演讲稿。正如余俊所说的:“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发、一起流汗,成为同一个战壕的友。”除了课上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在课后,余俊也不遗余力地为学生提供帮助。在诸如考研选择、工作实习之类的问题上,很多学生都会来咨询余俊的意见,他也会如实提出自己的建议。此外,他还会为临近考研的学生辅导一些数学知识,并组织考研“上岸”的学生们为备战考生宣讲。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期间,余俊在和学生交流时得知有的学生中午在家只会泡方便面吃,为此他发起了一个活动———给父母做一道菜。在他看来,在疫情的特殊情况下,全天在家的学生有必要掌握一点做菜的能力。每次上课前5分钟,余俊都会安排一个学生展示自己做的一道菜及制作过程。在这个活动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8级创新班的孙可奕做了一道油焖大虾:“余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活跃了上课氛围,还让我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使我受益匪浅!”
学生们对余俊也是满怀尊重和感激,毕业生张广振在最后一次课结束后,留下来请求和余俊拥抱,这让余俊的内心深受感动;毕业生谢怡鹭在教师节送给余俊一份特殊的礼物:相框中她和几个同学与余俊的合影。那张照片至今仍被余俊放在办公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