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电子信息学院(微纳技术学院)简介

电子信息学院办学历史可追溯到原山东纺织工学院1993年开办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1994年招收首届本科生,1998年改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1999年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招收本科生,2000年通信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2010年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本科生。2015年12月,由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工程系、电子学系以及物理科学学院微电子系合并组建电子信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现设有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微纳电子学系3个教学系、1个专业实验中心、9个校级研究所(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专任教师59人,专任教师博士学位比例88%。教师中有海外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乌克兰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杰出青年基金2人,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泰山学者”1人,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1人,柔性引进外聘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40人;教授12人,特聘教授7人,副高职称27人,青年卓越人才7人,博士53人,海外留学经历17人。有国家级团队1个,省青创团队2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

学院覆盖两个一级学科,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被列入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通信工程专业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3个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院在校本科生1322名,硕士研究生185名。近年来,学生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金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国赛金奖、全国大学生集成电路创新创业大赛特等奖、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一等奖、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等国家级竞赛奖励200余项,省级以上各类奖项700余项,本科生第一位次发表SCI高水平论文20余篇;2021届应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54.73%,正式就业率90.05%,毕业去向落实率100%。

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第二获奖单位),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1项;服务地方横向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得集成电路与微纳技术新工科实训平台立项,累计项目经费5000余万元。

学院拥有基础、专业、研究三级实验平台,共享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骨干学科“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教学实验中心。拥有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集成电路产业学院”、山东省高校集成电路与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集成电路山东省科普专家工作室、山东省集成电路人才培养联盟副理事长单位、青岛集成电路人才创新培养联盟理事长单位、青岛市微纳器件与集成电路工程研究中心、青岛市超导量子感知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青岛市平板显示国际合作基地、青岛市集成电路工程实训中心等优势平台。学院与海信、海尔、青啤、朗讯等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多个联合实验室。与市南软件园、动漫产业园、海信创智谷、蓝色硅谷、红岛高新区等多个孵化器、产业园、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

学院与青岛芯恩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共建的青岛大学微纳技术学院,成立于2018年4月26日,由中国半导体产业之父张汝京博士出任微纳技术学院终身名誉院长,聘请季明华、肖德元等多名集成电路行业顶尖团队成员为产业教授。微纳技术学院拥有一条价值数十亿元的八英寸芯片实训基地、芯恩集团和澳柯玛集团两大实习基地。微纳技术学科开设数学物理基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电子电路基础和专业课四大类课程,目前依托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招收微纳英才班学生,张汝京博士和芯恩团队专家亲自授课并指导。

(数据截止到2024年3月)



电子信息学院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香港东路7号 诚思楼4楼  邮编:266071  联系电话:0532-8595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