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织梦夏乡"发展成就观察团队在纺织学院闫旭老师的指导下,前往菏泽市鄄城县、济宁市嘉祥县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鲁锦织造工艺的调研工作。团队成员包括王玉茹、李张晨、金亚敏、崔雅贤、夏春秋、李守恩、钱道原、周全、谷瑞智、赵宇辰,共计10人。在此次学习体验中,团队深入了解国情、民情和社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7月12日,团队组织参观精一坊鲁锦纺织车间和特定销售地点,体验学习刷线、织布等织造工序,深入非遗文化本身,体会中华传统魅力。团队与非遗传承人展开座谈会,讨论如何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队成员积极运用所学所思所感,提出“网络助传承”方案。团队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主张在坚持“绿色、环保、舒适、健康”信念的基础上,实现从选材,织造,营销等全方面的创新,将天然材料结合现代生态酶处理技术,融入植物染料的能量和内涵,创作出舒适、原生态的个性时尚品牌,同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带动起非遗网络传承新潮流。7月13日,团队前往鄄城吉山拜访当地老人,老人热情的带团队参观家里存放的织布机和他们自己织的花样,讲解织造流程和面料的结实耐用。
为加大宣传力度,“织梦夏乡”团队制作宣传页共500张,在鄄城街头进行宣传,展开随机采访,调研民情。团队与菏泽日报社的记者展开深入合作,通过采访,报刊,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方式,取得显著宣传成果。
7月14日,团队前往嘉祥文化馆进行参观和学习,非遗千古传,文泽天地间,为进一步宣传与保护鲁锦文化,团队成员在嘉祥开展采访和调查工作,以传单与访谈的形式,号召群众了解非遗文化。
7月15日,团队成员返回各自家乡继续开展调研活动,旨在获取鲁锦织造工艺更为全面的发展状况。
“织梦夏乡”团队积极对接鄄城和嘉祥的政府相关部门,共同为保护和发扬鲁锦文化发力。“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两县县委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与各高校的联系,希望各高校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实践促学,积极引导青年自觉继承发扬中优秀传统文化。
“织梦夏乡”团队调研发现,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非遗保护名录体系不断完善,利用途径不断拓展,全社会保护意识明显增强。“非遗进乡村”“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企业”“非遗进机关”“非遗购物节”等系列宣传推介活动相继开展使得非遗保护社会氛围日益浓厚,非遗系统性保护合力不断强大,非遗传承工作愈发顺利。
“织梦夏乡”团队坚定认为公众的广泛参与是非遗保护传承的持久动力,此后,团队成员会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把非遗传承落实到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将自身汇入到非遗保护的时代新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