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上午,电子信息学院首个电子论坛品牌“巴丁论坛”第一讲正式开讲,湖南大学廖蕾教授受邀在诚思楼407作了题为《新型半导体异质集成及器件构筑》的高端学术报告。
报告主要围绕现代电路的关键主动元件和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展开。一直以来,晶体管沿着摩尔定律的方向不断发展,缩小器件特征尺寸。但是随着晶体管的沟道长度缩短至10纳米,短沟道效应和量子限域效应带来的影响已经不能忽略,沟道长度缩短与器件性能提升不能完全对应。因此为保持晶体管的继续发展和克服短沟道效应带来的影响,对半导体材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厚度要求越来越薄。为应对上述问题,对应后摩尔时代的发展报告人提出了一些新的路线方案。第一种是利用新型半导体材料,如氮化镓、氧化锌、有机半导体、碳纳米管和二维层状材料等,来构建高性能场效应晶体管。第二种是构筑新原理器件。本次报告系统地介绍了新型半导体的异质集成与器件构筑;采用范德华异质集成和超薄缓冲层方法,抑制传统沉积技术产生的缺陷,降低栅介质/二维材料的界面缺陷密度,削弱金属/二维材料的钉扎效应,获得了高质量的器件界面;开发嵌入技术,在二维层状材料和金属氧化物中复合低维异质材料,获得了物性与层数无关的二维超晶格结构以及实现金属氧化物薄膜晶体管迁移率的大幅度提升。报告展现了当前电子器件和二维材料的前沿技术,现场 互动良好交流深入,为学院师生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科研视野。
廖蕾教授2011年至2016年在武汉大学物理学院担任微电子系主任,2017年在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担任副院长,在Nature, Nature Commun, PNAS, Nano Lett.和Adv. Mater.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H因子55,2018年入选ESI Highly Cited Researcher,获批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和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
“巴丁论坛”,源于科学家巴丁(Bardeen)在1947年发明了晶体管,于1956年和1972年两次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在历史上是首次。为提升学院科研工作,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电子信息学院创办电子论坛品牌“巴丁论坛”。论坛将请各位教授博士轮流主讲自己的科研方向,老教师点评和探讨,保持两周一次左右的频度,适当邀请外单位高端专家主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