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至14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和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武汉理工大学隆重举行,我校参赛队伍表现优异,共斩获国家级奖项10项,具体包括:工程实践赛本科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工程实践赛研究生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以及今年新增的ICT基础通识赛二等奖1项。


作为我校该赛事的承办单位,电子信息学院院领导和指导团队高度重视,将赛事作为提升学生专业素养、衔接产业需求的重要平台,在组织动员和备赛指导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自今年1月初寒假,通信工程系教师为主体的指导团队即对我院三个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展开系统培训,内容涵盖移动通信基础理论、5G/6G关键技术、工程概论及通信工程项目实践。指导教师督促学生每日练习,夯实理论基础,同时多次组织在线培训和仿真实操练习,有效促进了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工程实践的能力。在4月份省级选拔赛中,我院本科生53支队伍获奖(其中一等奖9组),研究生35支队伍获奖(其中一等奖7组)。获得一等奖的队伍代表我校晋级全国总决赛。

本届大赛紧密围绕信息通信产业前沿需求,聚焦5G-A /6G、通信产品开发、AI与无线通信融合等热点领域,同时引入智能反射表面、通感一体化等6G前沿技术方向,采用理论与仿真实践相结合的机考形式,重点考察选手的移动通信基础、工程创新及垂直应用能力,并特别强化了工业互联网、网联智能车等场景化技术创新能力的考察。
在总决赛冲刺阶段,指导教师们依托创新实验室提供全天候指导。赴武汉参赛期间,教师们全程陪伴指导。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了省赛与国赛的双丰收。

“大唐杯”全国大学生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大赛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等主办,中信科移动等承办,入选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大赛以培养信息通信领域高素质人才为目标,自2014年起累计超10万人参赛,覆盖400余所高校,内容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融合多学科技术与行业应用案例,构建了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有效促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四链”衔接,成为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的典范。
获奖学生感言——研究生组国赛一等奖获得者(2024级陈嘉庆、李英壮团队):
本次比赛我们团队参加了两个赛道,赛道不同,收获不同。其中工程实践赛侧重于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结合,即夯实了理论知识基础,又将理论知识与仿真的紧密结合,使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和形象的理解。而ICT基础通识赛则侧重于基础的通信原理,利用不同的调制方式、编码技术,通过观察频谱分析仪、示波器来对信号进行分析研究,把课本中的知识真正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使我们对通信系统的理解与掌握,从理论层面的认知升华为深层次的融会贯通,对系统运行的逻辑有了更为透彻的领悟。
大赛以团队为单位展开角逐,协作精神至关重要。我们始终坚持分工互补、并肩攻坚,在高压下稳住阵脚,在困境中凝聚信念,不断突破自我极限,为共同目标拼搏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