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谈实践·话成长|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纪实特别推送(一)

2024-09-06  点击:[]


助力乡村振兴,共促农业发展

——电子信息学院“科技赋能,e路前行”实践团

积极响应乡村振兴号召,农村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转型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食用菌产业以其高效、高附加值特点,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大黄乡作为食用菌产业的佼佼者,不仅培育出珍稀新品种“金耳”,还建立了一系列食用菌栽培基地。电子信息学院“科技赋能,e路前行”实践团,依托专业优势,深入大黄乡,与山东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携手,探索科技助农的新路径。

实践团在公司总经理张汉兵的带领下,深入康瑞食用菌的生产车间,了解食用菌培育过程以及智能化自动瓶栽食用菌生产线的生产过程。经理详细讲解康瑞食用菌的基本培育模式带领参观了公司采用的先进生产线及食用菌生长环境观测控制系统团队成员了解到一套食用菌生长环境观测系统价格高达三四万元。实践团成员迅速行动起来,决定利用STM32开发板和DHT11温湿度传感器,自主设计一套低成本、高精度的食用菌生长环境观测系统。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STM32微控制器是STMicroe lectronics公司推出的基于ARM Cortex-M内核的32位微控制器系列,以其高性能、低功耗和丰富的外设接口而闻名。在与DHT11传感器的连接中,STM32使用一个GPIO(通用输入输出)引脚来实现与DHT11的通信。在STM32中,与DHT11连接的GPIO引脚将被初始化为输出模式,以发送开始信号到DHT11,然后切换到输入模式以读取DHT11返回的数据。这个过程涉及精确的时序控制,STM32需要能够产生和检测特定的电平变化,以确保数据的正确传输。

通过对GPIO的配置和延时函数的使用,团队成员成功地与DHT11传感器进行了通信并读取了温度和湿度数据。在软件开发方面实践团编写了针对DHT11传感器的初始化、数据读取和校验的函数,并成功地将获取到的数据显示在OLED屏幕上,使用户能够直观地了解当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情况。最终通过测试实践团制作的可观测湿度与温度的食用菌生长环境观测系统与车间里上万元的检测系统检测的数据准确度误差小,得到了大黄乡政府以及山东省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的一致认可

本次“科技赋能,e路前行”社会实践活动,是一场对专业知识的深度实践,更是一次对社会责任的深刻体悟当地政府对团队致力于践行工学结合的实践目标给予了极高的认可和赞赏。电子信息学院学子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巨大潜力,有效助力了乡村振兴战略深度实施

乡村振兴谋发展,奋楫实践绽芳华

——电子信息学院小葵花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

乡村振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也是党中央着眼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坚决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2024年7月,在华梁老师赵晓辉老师的指导下,电子信息学院“小葵花”助推乡村振兴实践团边芃丞、颜冬雪、赵一泽等一行十人深入乡村振兴示范县——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昌乐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整个实践包含理论宣讲、实地调研等多项活动,团队成员全方位、多角度调研了昌乐县、寒亭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特色产业,走访了寒亭区杨家埠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昌乐县、寒亭区脱贫攻坚伟大成果宣传乡村振兴新举措。

“输血”到“造血”:科技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7月22日上午,“小葵花”团队进入潍坊昌乐邓方庵片区西瓜专业合作社邓家庄片区参观学习了联动智能温室中温棉被温室按照物联网自动放风浇灌设备等设施,队员们利用专业所学,向当地分享了在郓城农业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提供了科技助农新思路。此外,“小葵花”团队还提出了“互联网+农业”这一销售思路,为当地农户拓宽了销售渠道,助力农产品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他们见证了“片区党委+产业平台”模式的成功实践,深刻理解了品牌建设与网络营销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小葵花”团队成员通过与农户交流,了解当地农作物生产情况,当地农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农业等产业增收致富,提高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方庵片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实践,片区正逐步实现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与生态宜居。

头雁引领振兴路,庵上湖村示范行

7月23日上午,“小葵花”团队来到潍坊市昌乐县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学习当地乡村振兴新模式。庵上湖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山东省旅游特色村、山东省美丽休闲乡村、山东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山东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称号。

近年来,庵上湖村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高标准打造庵上湖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坚持合作互助、辐射带动、抱团发展,实现了农村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产权改革、群众增收等工作的互促共进,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团队成员与当地村民、合作社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了解了“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实施方案

庵上湖村还投资建设了红色田园课堂培训基地,用于党政参观团和各地学习团体的培训和教育。这个基地不仅有大型教室和会议室,还设有会客接待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红色文化和乡村发展模式的重要平台。在红色田园课堂培训基地中,团队成员参加了相关教育培训,学习了红色文化和乡村发展模式。

从一城到另一城,从造福一个乡村到造福许多乡村。在庵上湖村搭建的平台中,“小葵花”团队深入了解庵上湖村在党建工作和乡村治理方面的实际经验和成效,体会了农村党建与产业发展的互促共进未来,“小葵花”团队旨在将其带到更多地区,带动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探索更多有效方法,更要传递好先行经验,积极实践“头雁计划”,才能快速、有效、精准地带动各地发展。

深入品牌化发展桥头堡,探索现代化农业新道路

7月24日,“小葵花”团队来到了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深入探索了引领农业智能化、品牌化发展桥头堡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园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化为主线,按照一园多区的总体规划,划分了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区、休闲观光区等区域。同时,园区还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队员们参观了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技术集成示范区,了解产业园坚持的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园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成员们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向产业区负责人提出了更多利用人工智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法,也协助工作人员进行了网络直播带货新尝试。通过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未来,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继续深化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整合,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同时,也将加大对休闲观光的投入,打造更加丰富多样的农业体验项目,让游客充分感受到现代农业的魅力。

年画风筝聚沽上,薪火延绵千年长

7月25日上午,“小葵花”团队参观了潍坊杨家埠博物馆,了解和学习当地以风筝和年画为代表的非遗传承和历史。

杨家埠风筝骨架制作简练,画面受木版年画的影响,绘画用笔简练、概括、夸张、色彩艳丽、朴实,题材多以年画中的“天官赐福”、“福禄寿”、“五子登科”、“麒麟送子”等吉祥故事为主,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的杨家埠村,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另三大为绵竹年画、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以其制作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题材多样而著。

“小葵花”团队在杨家埠年画博物馆深入体验了年画制作的传统技艺。在资深艺人的指导下,团队成员们了解年画的起源与发展到亲身参与年画的实际制作亲手绘制朽稿,学习雕刻线版,体验印刷装裱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杨家埠年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争当小小非遗传承人,学习制作风筝。在风筝博物馆,成员探究风筝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历程、应用功能,了解了潍坊风筝的流派、分类。风筝最重要的就是扎、糊、绘、放四个步骤,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成员们体会风筝扎制工艺了解风筝裱糊技法学习风筝绘画的技巧观看风筝放飞技巧,亲身体验风筝从诞生到放飞的全过程。

此次杨家埠博物馆之行,“小葵花”团队深刻认识到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团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宣传和推广杨家埠年画、风筝等非遗文化,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来时路,是为了继往开来走好新征程。从寿光先进技术到昌乐、寒亭的乡村振兴,都彰显了技术普及的魅力。昌乐县和寒亭区的乡村发展,生动体现了近年来乡村振兴工作的显著成效。昌乐县采用的“党支部+合作社+企业”模式与寒亭区的“产业园模式”,均开创了农业农村发展的崭新局面,并为各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新途径。续写新篇章,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科学文化知识,做好与社会价值之间的转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踏实的工夫,在新时代的革命浪潮中不忘助力乡村发展,让新农村在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小葵花”实践团将持续关注乡村振兴发展新动态,宣传乡村振兴新举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助力新时代乡村发展,“小葵花”一直在路上。

深入橡塑行业: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青春奋斗”实践队探访青岛超越橡塑制品公司

为拓宽职业视野,深化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青春筑梦”实践队踏上了前往青岛超越橡塑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的探索之旅。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亲身体验和深入交流,让团队成员全面了解橡塑制品的生产流程和企业管理模式,拓展职业认知。

实践过程:从生产一线到市场前沿的全面体验

7月12日,实践队成员在青岛超越橡塑制品公司接受了全面的安全培训,随后深入车间,见证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一个精细环节。车间负责人混炼、成型、硫化、裁切等工序进行了悉心讲解,这让团队成员对橡塑制品的生产流程有了深刻而直观的认识。

7月13日,实践队转战质检部门,跟随质检员的脚步,学习如何使用拉力试验机、硬度计等先进设备,对橡塑制品进行物理性能测试。亲手操作,测量尺寸、观察光洁度,成员深刻感受到质检工作的细致入微与责任重大,并且初步掌握了质量控制的核心要领。

7月14日,实践队走进公司内部实验室,协助工程师进行材料检测。从老化测试到数据记录与分析,团队成员不仅学习了如何通过调节温度和湿度来测试橡塑材料的耐老化性能见证了科学实验的严谨与精确,更深刻理解了材料检测在产品开发中的关键作用,为未来的科研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15日,实践队随市场部的同事走进青岛市区,开展市场调研。通过与经销商深入交流以及与终端用户的访谈,团队成员收获了宝贵的市场信息,学会了如何有效沟通并收集客户需求,提高了对市场洞察力。

7月16日,团队成员回到公司办公室,整理实践记录,与质检员、市场部同事深入交流形成实践报告并在当天下午,将报告提交给部门主管团队报告在会议上得到了部门主管的高度评价,并收到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至此,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总结与感悟

此次社会实践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融合团队成员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增进了对橡塑行业的理解与认识。面对突发情况的灵活应对、团队合作的默契配合、质检工作的严谨细致以及市场竞争的激烈挑战,都让成员更加坚定了持续学习、勇于创新的信念。这些宝贵的经历将成为他们职业生涯中不可或缺的财富,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他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步伐,投身各自的专业领域,为社会的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科技点亮思维 知识改变未来

——电子信息学院“敢想敢干”三下乡实践团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指引下,电子信息学院“敢想敢干”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团中央“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和团省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的号召,于7月15日走进青大麦岛社区,以专业知识为依托,针对幼儿园至初中阶段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科普教育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旨在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更在于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亲手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科技发展播下希望的种子。

活动当天,实践团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电子信息工程启蒙课。团队成员们运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子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深远影响。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实践团成员灵活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找到乐趣、学到知识。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欢声笑语中体验了电子技术的乐趣,而小学和初中的学生们则通过互动问答,对电子信息技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让理论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实践团特别设计了“贪吃蛇”游戏制作环节。在图形化编程软件Scratch的帮助下,孩子们一步步掌握了编程逻辑和指令运用。经过耐心细致的指导,孩子们成功编写出了自己的“贪吃蛇”游戏,并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编程的乐趣与成就感。这一环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计算机编程的兴趣,也让他们对科技创新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此外,实践团还带来了简易的单片机设备,为孩子们展示了单片机的基本功能及其在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应用实例。在团队成员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搭建起简单的单片机项目,亲眼见证了电子技术的神奇力量。这一环节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的魅力所在,也进一步点燃了他们探索未知、追求创新的热情。


    通过本次与社区联合开展的电子信息科普活动,电子信息学院“敢想敢干”实践团不仅为社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科技盛宴,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科技、勇于创新的种子。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更加珍惜学习时光,勤勉不辍地钻研专业知识,让科技的火种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燃烧,传递至每一个渴望知识的角落。

(陈胜发)

上一条:谈实践·话成长|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纪实特别推送(二)
下一条:研途璀璨·创领未来 | 青岛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第三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成功举办

电子信息学院

地址:青岛市崂山区香港东路7号 诚思楼4楼  邮编:266071  联系电话:0532-85953300